北京痤疮的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本报讯梁河县芒东镇笋子洼村因属于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年,全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村民从高寒山区搬到了温暖坝区,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跨出了摆脱贫困的“第一步”,但要实现“稳得住、能致富”还需花心思、下气力。
为此,芒东镇打好“真心帮、用心扶、合力卖”的产业扶贫组织化“组合拳”,让群众挑稳产业扶贫组织化的“金扁担”,实现创收增收,巩固脱贫成效。
真心帮激活干事“源动力”
搬迁之后,芒东镇多策同施,提升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鼓励笋子洼村部分村民在老寨子进行规模种植养殖。
强化*策支持,统筹扶贫办、项目办、财*所等部门制定实施方案,从*策上给予倾斜。村*总支积极利用*员会、群众会“线下讲”,“三讲三评”“感恩思进”会重点讲,“五个一”活动、入户走访“精准讲”等方式宣传*策,“地毯式”强化动员,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发展产业。
强化资金扶持,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主动服务群众,通过以“火塘会”“院坝会”等方式,积极为符合产业扶持条件的群众制定计划,申报项目扶持资金,并组织*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产业验收工作。
强化金融加持,为解决部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无资金的难题,村*总支认真宣传扶贫小额信贷金融*策,为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提供强劲的资金支撑。
用心扶疏通发展“中梗阻”
激活了群众“我要干”的“源动力”后,发展产业“怎么干”“谁指导”等问题困扰着群众,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解除民忧。加强技术指导,芒东镇精心挑选农科站、林业站技术人员作为镇派驻笋子洼村工作队员长期驻扎,为贫困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服务。
加强技能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村*总支、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摸排出农户“技能培训需求清单”后,每年下派种植养殖方面的专业师资队伍,定期开办技术专题培训,提升群众技能水平。
加强品牌塑造,通过监督种植养殖环节,确保农产品均为贫困群众自产,打好“品质牌”;利用产地直供优势,让采购人员以“亲民”的价格购买优质的产品、享受“价廉质高”的实惠,打好“市场牌”;针对“天然、绿色、无害”的消费需求,扩展土鸡及时鲜果蔬等系列生态农副产品供应链,打好“口碑牌”的方式塑造品牌。
搭平台拓宽销售“双渠道”
为实现农特产品“卖得久”的目标,芒东镇积极牵线德宏职业学院,搭建扶贫挂钩笋子洼村生态农副产品销售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农特产品产销渠道,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销售体系。
依托线下渠道销,在德宏职业学院校园内挂牌设立“德宏职业学院挂钩村笋子洼农特产品销售点”,配齐配全冰柜、商品台等硬件设施,并安排建档立卡户在学校就读学生按勤工助学岗位协助管理销售,实现有“平台卖、专人卖”的目标。
依托线上渠道销,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指定专人定期发布、更新农特产品相关信息,创新运用“教职工网上下单,驻村工作队员统计订单并及时反馈农户”的“线上”销售模式,既降低了配送成本,还提升了流通效率。(梁河统战)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