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美守边人云视角筑牢强边固防抗击疫 [复制链接]

1#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党员,我先上。”在云南抗击疫情的战场上,随时能够听见这句响亮的话语。

云南有着公里长的边境线,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有8个州(市)的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云南外防疫情输入压力巨大。

然而为了不让病毒流入神圣的国土,在云南抗击疫情固防强边的战场上有一群人,用生命和实践立下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铮铮誓言。

他们是稚嫩孩子心中伟岸的父母、他们是年迈双亲口中成器的子女、他们是新婚燕尔却没度蜜月的夫妻、他们是几过家门而不入的家人……

他们是一名名云南边境上的普通人,但他们也是一名名党员,一名名云南的守边人。

云南网整合云南边境线上感人的故事,带你一起走近这些最美守边人。

党旗在云南战疫一线高高飘扬。“云南警方”
  但是,善解人意的妻子依然选择无条件支持他,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她必须做他坚强的后盾,而不是让他整天担心牵挂的“拖油瓶”。

“丈夫能平安回到我身边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了,我们还要一起携手走过很多个七夕,这个七夕也许是我们这辈子最值得纪念、最有意义的七夕!”黎杨的妻子说。

七夕当天的凌晨,黎杨穿戴好防护装备准备走上战位,他已经记不清这次在一线坚守的第几个夜晚了,“叮”手机的短信显示是妻子,“老公,七夕快乐,你是我的骄傲,望平安归来!”

边检民警生活的真实写照

数十次参与边境封控、口岸管控勤务的黎杨说,“我们的勤务模式越来越合理,保障越来越给力,这一切都源于组织应对疫情愈发强大的自信心,只要坚持要最后,胜利的曙光一定会到来。”

拂晓时分,黎杨感慨道,“我是在瑞丽口岸一线成长起来的,希望口岸早日恢复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为了这个目标,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他们舍弃小家守护边境的大家

隔着防护栏,他们比爱心作为见面的礼物。

云南省普洱孟连口岸勐阿通道,一对身穿防护服的夫妻隔着口岸的防护栏,互相比心告别的场景被民警随手记录了下来。照片中的女主人公唐思薇是勐康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勐阿分站的民警,负责出入境旅客的证件验放工作,对面是她的新婚丈夫杨兆波,同样也是该站民警,除了需要证件验放外,还担负出入境货物检查、边境巡逻堵卡等工作。

“在口岸执勤的时候为了避免防护服的浪费,每次上勤穿上防护服后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在40多度的天气里执勤,才几分钟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有时候连呼吸都困难,下班后脸上也都是口罩和护目镜勒出的血印子。但每次觉得难受想要放弃的时候,他就安慰着我、给我打气,瞬间又有了重新出发的力量。”两人还都年轻,但长期的坚守已经让两人习惯了责任担当、习惯了彼此鼓励。

“当穿上这身衣服,我亦非我,只是掀起万顷波涛中的浪花一朵,只是万千一线战士中的一个无名之辈。”唐思薇在自己的日记本里这样写着。

他们每一次的见面都是久别重逢,每一次的道别仿若重若千钧,但是他们依然坚守着,坚信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他用生命报答党和国家

“我家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期间,我和家人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大量帮扶,日子慢慢变得好起来了,现在是我报答党和国家的时候了”曹德才理直气壮地说。

1月30日,曹德才成为梁河县年第一批疫情防控民兵。作为班长的他多次主动找带队领导说“我是农民,不怕吃苦,让我到最偏远、最危险的卡点执勤吧!”

除了日常值守任务,他还主动请缨,每天多走两公里的山路,担负起给执勤点送餐任务,这一干就是2个多月。每到吃饭时间,江边小道上总有他背饭的背影和匆匆的脚步。

曹德才工作照(右一)德宏团结报
  在疫情防控卡点曹德才的休息室里,一张床、一床叠得整齐的被子和一张书桌,显得干净简洁。书桌的草稿本上,记着不知曹德才何时写下的句子:“有时候真的太累了,只想睡一下,哪怕是一小时,但疫情不会给我们时间修整,只有咬紧牙关,坚守到底,才能早日战胜疫情”。

曹德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出征时的宣誓。无所求、无抱怨,负重工作、连续作战,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无怨无悔。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在防疫的第一线从未掉队,默默付出,只为做群众最坚强的盾牌和最牢靠的守卫者!

请战书上的签名和红手印。来源:云南发布

曹德才、唐思薇、杨兆波、黎杨……

这每一个名字都是一块坚固的磐石

在云南公里的边境线上

还有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守边人”

用自己血肉的身躯

铸成一道强边固防抗击疫情的城墙

守护着万家灯火的温暖。

策划:韩焕玉胡春

编辑:孙寅翔李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