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厦大与云南的校地情缘彩云之南赤子心鹭 [复制链接]

1#
东海之滨,鹭岛之上。在素有“南方之强”美誉的百年高等学府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先生的塑像静立在群贤楼前,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这所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学校。千里之外,彩云之南。在云南德宏畹町森林公园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前,陈嘉庚先生的塑像庄严肃穆,眼神坚定眺望着远方……不同的地点,同一位伟人的塑像,无声地诉说着一所大学与一个省份结下的百年情缘。01滇缅公路见证的赤子情怀年1月,陈嘉庚先生的长孙、71岁的陈立人先生在昆明看望岁的南侨机工罗开瑚。为了永远铭记南侨机工在抗日战争中的丰功伟绩,陈立人从上世纪90年代起,走遍云南、四川等地,寻访在世的南侨机工。“当年我爷爷召集他们(南侨机工)回中国支援抗日战争,我一定要找到他们,替爷爷说声‘感谢’。”“本总会顷接祖国电,委征募汽车之机修人员及司机人员回国服务。凡吾侨具有此技能之一、志愿回国以尽其国民天职者,可向各处华侨筹赈总会或分支各会接洽……”年2月,一则通告在东南亚各国的数百万华侨中迅速传播,那是爱国侨领陈嘉庚领导下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出的救国紧急倡议。响应陈嘉庚号召的华侨有余人,他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九批抵达昆明支援抗战,在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运输通道——滇缅公路上,不畏艰险将国际援华物资运往国内抗日前线。炮火连天中,多名南侨机工将生命奉献给了这条抗战生命线。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运送抗战物资曾就读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后回到槟城在协和华侨学校当教师的女青年白雪娇,正是南侨机工的一员。为了回国抗战,她瞒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报名应征,到临别时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这封信成为当时轰动槟城的一封抗战家书。“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浓浓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铁血丹心滇缅路,丰碑永载赤子情。在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背后,始终有一个伟大的身影——他就是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陈嘉庚十分关心南侨机工的命运,年3月与11月,他先后两次到滇缅公路慰问南侨机工,医院看望生病及受伤的机工。年,在他的倡导下,云南昆明侨光小学正式成立,为在昆华侨子弟解决了上学问题。陈嘉庚曾嘱咐后人,每隔几年要去云南代他祭奠这些为国作出贡献的华侨青年们。多年来,陈嘉庚的子孙们与南侨机工的情缘就一直恒久不断。如今,在陈嘉庚亲自创办的厦门华侨博物院里,南侨机工回国服务荣誉纪念章,南侨机工使用过的行军床、毛毯……一件件和南侨机工相关的珍贵文物正静静躺在橱窗里,见证着陈嘉庚先生的云南情结和南侨机工救国救亡的赤子功勋,值得后人永远怀念。02筑梦云岭大地的厦大人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名蜚海内外,令人心之向往,其中也不乏许多优秀的厦大人耕植于这片沃土。余青松,福建厦门人,中国现代天文学家,年在美国利克天文台获博士学位。年,余青松回国任教于厦门大学,创建了厦大天文学系并担任系主任。随后他接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一手创建了中国首个现代天文观测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年南京沦陷,天文研究所内迁至云南昆明,余青松亲自勘测设计、组织施工,在昆明东郊凤凰山上又建起了一个新的天文台——凤凰山天文台,即现今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前身。凤凰山天文台随即拉开了云南省天文事业发展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云南形成了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科学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天文学研究集群,成为中国天文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龙,厦门大学化学系级校友。年,他从八闽大地来到了彩云之南,在祥云县创办了大理州第一所民营完全中学——祥华中学。从年首届学生毕业至今,祥华中学高考成绩连续十年名列云南省民办高中第一名,中考成绩连续十年名列滇西地区第一名,成为云岭大地上民办中学的旗舰学校。而后,他又先后投资建设和创办了楚雄实验中学新校区、巍山祥华中学,组建祥华教育集团并任董事长。高龙始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