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62.html你盼与不盼,
秋天终究还是如期而至了,
漫步在苏州这座文化古城中,
闻着满城的桂花香,
感受着粉墙黛瓦间透露的一点“*”,
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欣喜。
都说苏州人对桂花有一种独有的情怀,
除了它“一阵香似一阵”的特色外,
最重要的一点是:
它是绝佳的佐餐!
而伴随着馥郁的桂花香,
芋艿也上市了。
0
1
对“芋头”剪不断地情感
“明朝我要吃一碗芋头!”
“我可以吃两碗!”
吹牛皮一般的豪言壮语,是秋日里每个苏州小孩的口头禅。
在本地话里,芋头叫“芋(yù)艿(nǎi)”,苏州人口味偏酸甜,所以挨家挨户在芋头上市的时候,都会去买个一斤半斤,特别调制,烹饪出每家不同风味的糖芋艿。
记得每年秋季,胃口被微微地荡漾开来,所有人的心中都按耐不住那颗想要一吃美食的心。进入菜市场,本地芋头,小小的一颗,凌乱而又整齐的摆放着,特别新鲜。
但每一个芋头外面都包裹着一层皮,剥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全身发痒。记得小的时候,只要一到芋头应季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会去自己摘采些,那个时候,最开心的记忆恐怕也是吃芋头的时候了。
将采下的芋头浸泡在水里,过滤掉芋头身上沾染的泥土,抖一抖,再一个个剪下来,放到空盆里,到这里,我奶奶的任务都完成了,因为,她怕痒!只是不知道我爷爷是因为疼奶奶,不舍得她弄呢,还是因为自己真的不痒,不得而知。
戴上手套,开始漫长的剥皮之路,免不了的就是嘴里一通抱怨,而且每次都会说一句:“以后再也不弄了”。吃芋头分分钟的事,剥芋头成了最耗时的一件事。而且每家人之间都有约定俗成的一个习惯,那就是在剥芋头的时候,一定不能提它发痒的事情,如果一不小心说了,那恐怕是挨打的哦!
苏州人爱品美食,秋天尤爱“桂花糖艿芋”,这道美食的出现,也是云集了苏州秋季的两大特色——桂花和芋头。
绵甜的汤汁呈酱红色,鲜亮诱人的样子,还散发着浓郁的丹桂花香。吃起来,芋头软糯细腻、香甜可口,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苏州,要我放开我最喜欢的芋头,恐怕是要下辈子的事了。
0
2
一颗“芋头”的传奇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芋头同样也是如此。说起它为什么独属秋季,追本溯源,就要从一直盘旋着它的这几个传说讲起。
讲故事时间到啦!
▼
传说一:
年,蒙古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并对居住东南沿海一带的汉族实行残酷的统治。为了提防汉人起义,甚至规定每三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
终于,在一个秋季,朱元璋带领忍无可忍的百姓揭竿起义。借着中秋之势,人们用月饼传递信息,最终大获全胜,也成就了“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也是这一天,人们用“胡头”祭天。后来因为“芋头”与“胡头”谐音,所以就形成了八月十五将芋头作祭品的传统,也就慢慢流出了秋天一定要吃芋头的习惯。
传说二:
明朝年间,戚继光带兵抗击东南沿海的敌寇,孰料敌寇在中秋之夜突袭,使其被困山中,粮草断绝。士兵们只能以野菜冲击,却发现野芋滋味极好,不得其名,戚继光就说将其命名为“遇难”来纪念牺牲的将士。吃了“遇难”,士兵如有神助,成功突围。此后,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每逢中秋就要吃“遇难”,后来就成了“芋艿”。
传说三:
据说,秋天,尤其是中秋,吃芋头是为了驱邪避*。早在清乾隆癸未年,《潮州府志》就记载:“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皮”。所以,从来只吃现成芋的小苏苏忍不住好奇,芋头皮到底是有多可恶,直教人要拿出钟馗驱*的气概和决心才能下手剥。
传说四:
不过,除了以上这些血腥的传说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要给土地神过生日。其实土地神的生日是在六月廿六,大概是觉得一年只过一次生日并不足以表达百姓对于土地爷深沉的爱。所以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人们会在“地主神位”献上贡品。而在秋季这个丰收的季节,成熟的芋头就成了一个少不得的贡品,慢慢地人们也习惯了在这个时令吃“艿芋”,以示庆贺。
至于,这些传说到底是真是假,小苏苏其实也不知道,有一种叫道听途说,有一种说有理有据,与其在意吃芋头的时节问题,不如多花点力气来享用这道独特的美食吧。
0
3
一颗好“芋头”,总遍世界都不怕
看多了《舌尖上的中国》,就觉得自己现在吃的大部分东西都没有电视里放的那么有美味,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无论是从产地、采摘、还是到最后的烹饪,总觉得被距离隔绝掉了所有的鲜美,尤其是那些要现采现吃的食物。
就拿我朋友的切身感受来说吧。一个南方长大的男生为了一睹皇城的美妙,开启了一场6天5晚的北方之旅,“三天北京——三天哈尔滨”,真的是很完美的一段旅程。但当坐在行驶于哈尔滨的计程车上时,一段猝不及防的唠嗑开始了。
你是南方过来旅游的吗?
你们那风景这么好,怎么想到来哈尔滨啊?
不过想想也是,那边吃不到哈尔滨当地的美食,
“东北大米、香肠”···
我们那边也有啊!
你们那吃的大米都是陈米了,只有当地能吃到刚收起来的新米!
OMG!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不到当地就吃不到最新鲜、别致的味道,所以,芋头也是一样的,一千个地方就有个品种,更有不下种口味,比如,各地的芋头:
1
山东·青岛
个大肉白的白庙芋头堪称“芋中白富美”。
白庙当地的*沙地十分适合芋头的生长,再加上较长的生长周期,所以味道极鲜美。与南方芋头最不一样的是切开之后粉白的芋头里有很多紫色小点和红色丝线状花纹。
在靠海的青岛,吃白庙芋头当然也离不了海鲜,以新鲜蛤蜊炖香芋就是一道渔家家常菜。
2
浙江·宁波
宁波可是芋头的地盘,这糯米般柔软的芋头与“蒋光头、和尚头、北仑码头”并称为四个头。长相阔气的奉化芋头大的可以达到5斤左右。圆润可爱,外皮棕*,顶上一粒粉红点睛。大个芋头蒸来吃不免愚笨,所以更多的是配上油荤一起方是最佳。
除此之外,宁波当地还有一道芋艿煨鸭。切成块的奉化芋头将鸭子的精气尽数吸走,粉糯和着油脂变得华丽,淀粉的甜香点化鸭子的腥味,一时间只觉得自己的味蕾被它们所充盈。
3
江西·景德镇
剥了不痒手的蔡家水芋,绝对是芋头圈的一枚贴心小棉袄。
蔡家水芋属于红芽芋,又生长在水中,故而口感尤其柔顺绵滑。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偶尝蔡家水芋,赞叹它:“粉嫩香滑尤如贵妃”,于是蔡家水芋便又有了一个香艳的名号“贵妃芋”。
4
上海·崇明
只看外表的话,崇明产的香酥芋简直就是换了个马甲的土豆,只是外皮颜色为深褐,而肉质细白。
香酥芋:“个头很大,看来粗放得很,烹制又很简单,无甚作料,带皮煮熟而已。吃来竟十分细糯,既没有水渣,也不噎喉。一种香也是粮草的香,质得很。”
不过,上海人到底是喜欢浓油赤酱的。“崇明沙上香酥芋,吃来吃去有滋味。扁豆红烧放仔伊,镬盖一揭香几里;羊汤鸭汤骨头汤,放仔汤汁更道地。又鲜又香又粉糯,河豚鱼也要让让伊。”可见,这土生土长的香酥芋也是出趟得很,挂得住酱汁,又收得了高汤,香糯的滋味是顶好的。
5
广西·桂林
椭圆形的荔浦芋头切开之后可以看见满布的细小红筋,类似槟榔。
去皮之后隔水蒸,紫色如云般的芋头蘸白砂糖(或是蜂蜜、炼乳)就是与乾隆相似的享受。而在广西当地最特色的要数一道“荔浦芋扣肉”。荔浦芋切薄片油炸后夹在五花肉中同蒸,润而不腻,松甜清新。
6
江苏·无锡
这又是一枚被皇帝开过光的芋头。马山芋头一脉相承了江南地区的娇巧玲珑,个头不大,皮薄质软。烧糖芋头,糯而甜,滋润得很。
7
山东·临沂
沙沟芋头的个头饱满,像是鼓足了气膨起来的气球,恐怖的是竟然长满长毛。
8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想必一定是足够巨大,所以人们都不用多费脑筋,直接用一个“大”字就能将陇川大芋跟其他芋头区别开。
当地景颇族将陇川大芋称为“艿颇”。“艿”代表了芋头的口感还是面而糯,“颇”同“坡”,即为山坡。试想,一颗芋头堆成的山,大小着实令人吃惊了。
而当地人会将芋头与苦菜同煮,苦菜微甜,芋头香酥,这种搭配,恐怕是南方人无法感受的美味了。
0
4
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的人,往往会被那些外表光鲜的食物所吸引住了目光,殊不知,最美味的都是那些看似最原始、最简单的。
一颗小小的芋头,从它可以上桌开始,汇聚着多少人对它的期盼,在有的市场里,甚至有买芋头送点葱的约定俗成,不是为了让市民可以少买把葱,只是葱油芋艿,也有出乎意料的美味。
而有葱油芋艿的夜里,是不需要别的菜的。光是那种异香,他们就可以干掉好几碗白饭。用碗里沾了葱花的芋艿糊拌饭,你绝对没有试过。(ps:葱油艿芋最重要的就是有猪油渣哦!)
一个瓷碗中盛着红玉般半透明的芋头,
清甜的汤水裹挟着细软的芋肉绕在舌尖,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光是多看两眼都觉得舍不得!
有温度的苏州自媒体
静下心来看苏州
苏州君个人